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烤熟的肉。五十弦:本指瑟,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了(liǎ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战斗生涯,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也表达了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上片忆昔。描写作者在军中生活的一个片断,他运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说明军中的战斗生活真是非常的惊险,非常的刺激。你看,他运用“的卢马”的典故,把“的卢马”的快捷无比形容得十分生动。的卢马是三国时代刘备的坐骑,它奔跑的速度飞快,能在敌人阵地里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所以说它是“飞快”。宋代词人刘过有一首《四犯剪梅花》的词,其中有“龙共虎,应声裂。铅刀贵一割,梦想骖八骏,飞辔手挽长弓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句,也是写他想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但壮志未酬,头发已经白了。这首词里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从此句脱胎而来。“霹雳弦惊”也是用的《六韬》的典故。《六韬》上说,周武王伐纣时,大将周公旦用“雷震法”击败商军。一时间,商军大败,周军大振。周军鸣金收兵以后,商军大将闻仲收集残兵败将,整军再战。两军对垒,周军再次用雷震法大败商军。闻仲又集合败军,整顿队伍,严阵以待。这次周军不再用雷震法,却令士卒大张旗鼓,鸣金击鼓,向商军进袭。商军以为周军又使用雷震法,急忙中乱了阵脚,大败而逃。词中的“霹雳”是用来形容战斗场面的激烈。此句是说,军队奏着战斗乐曲,战士们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拉弓射箭,万箭齐发,响声如霹雳一般惊心动魄。这两句把惊险热烈的战斗场面,刻画得极其生动形象。在词句里,作者把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下片述今,写自己壮志未遂,却已成了白发人,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此句赏析(续)下片述今,写自己壮志未遂,却已成了白发人,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此句与上片“醉里挑灯看剑”相呼应,再次强调了词人对于抗金事业的深深执着与追求。“可怜白发生”一句,把词人那种对于理想未实现的无奈与愤懑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并不仅仅是词人对于个人年华老去的感叹,更是他对于整个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词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白发”的意象,既表达了他对于年华流逝的无奈,也象征了他对于抗金事业未能实现的深深遗憾。整首词情感跌宕起伏,节奏紧凑,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战斗场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通过描绘自己曾经激昂的战斗生活,与现在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他对于抗金事业的深深执着与坚定信念。此外,词人在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典故,如“的卢马”、“雷震法”等,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增加了词的艺术魅力。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词人的博学多才,也体现了他的艺术匠心。总的来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悲愤的词,它展现了词人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与忧虑。这首词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情感表达,也在于它的艺术手法和技巧的运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词。赏析(续)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仅是他个人壮志未酬的写照,更是南宋爱国志士的集体心声。这首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无奈。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道出了辛弃疾心中最为崇高的理想——为君王平定天下,为国家赢得荣誉。这种理想,既是他个人的抱负,也是那个时代无数爱国志士的共同追求。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壮志未酬,白发已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辛弃疾心中的悲愤之情难以言表。词中的“可怜白发生”一句,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推向了高潮。这里的“白发”不仅仅是指词人个人的衰老,更是象征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悲哀——青春已逝,壮志难酬,国家的命运依然悬而未决。这种悲哀,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此外,词中对于战斗场面的描绘,更是展现了辛弃疾心中的豪情壮志。那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英勇形象,不仅是他个人战斗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爱国志士们的共同风采。这种豪情壮志,既是对于战斗生活的热爱与怀念,也是对于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悲愤的词,它不仅仅表达了词人个人的情感与抱负,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写照。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结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表达。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豪情壮志与无奈悲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独特魅力。在今天读来,这首词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启示,是我们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人们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