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全国宪法日PPT
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必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这次会议还强调,要认真组织好国家宪法日的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由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四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很多措施,就是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法律,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人人都遵守法律,按照法律办事,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有序、更加和谐。宪法日的内涵国家宪法日是强化宪法意识的重要节点,也是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载体。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宪法日的意义设立国家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助于建设法治社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表明,当下中国对依宪治国的高度重视。当下中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体现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和信任,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设立国家宪法日还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法治化进程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可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