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邓稼先PPT
简介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
简介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人物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父亲邓以蛰当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母亲王淑兰出生于书香门第。邓稼先出生时,父亲邓以蛰正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邓稼先5岁入小学,先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育英小学。他小时候学习认真,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崇德中学。邓稼先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时代,他除了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外,对文学和历史也有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许多历史著作,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并阅读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名著。人物事迹“我不能走”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临终遗言邓稼先在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人物评价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科学家中留学归来参与祖国科学技术建设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典范。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之一,也是新中国爱国奉献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祖国核武器事业的辉煌成就镌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