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知识介绍PPT
刑法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
刑法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 分类广义刑法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通刑法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中国,也叫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刑法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夏商周刑罚起源阶段、战国至魏晋南北朝刑罚制度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刑罚制度全面确立较为完备阶段,以及宋元明清刑罚制度相对稳定并向近现代转化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单行刑法,如《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等。这些单行刑法在同反革命和贪污、贩运毒品、伪造国家货币、泄露国家机密等犯罪作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刑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别体现在刑法第3条、第4条和第5条。1.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基本内容包括成文的罪刑法定、事前的罪刑法定、严格的罪刑法定和确定的罪刑法定。2.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们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由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中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1. 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叛逃罪、间谍罪、资敌罪等。2.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等。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此类犯罪包括八个分类罪名。4. 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刑法案例刑法案例是理解和应用刑法的重要工具。例如,抢劫罪犯对准被害人开枪,被害人受惊吓后为自保而逃跑,慌乱中撞在电线杆上身受重伤,数日后死亡的,根据社会一般生活经验,就会认为被害人在受到枪击的情况下,慌不择路,逃跑途中发生危险,并不是异常的情况,所以抢劫行为和被害人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构成抢劫罪,属于抢劫致人死亡。总结刑法作为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作用。了解刑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