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非遗文化皇姑节PPT
广南县的皇姑节是一项独特且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已有370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是由广南县莲城镇太平寨村的壮族群众为纪念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的...
广南县的皇姑节是一项独特且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已有370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是由广南县莲城镇太平寨村的壮族群众为纪念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俗称皇姑)而设立的。皇姑节不仅体现了壮族群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幸福的心理,也集中展示了广南壮族传统的礼仪、服饰、歌舞、饮食等文化的魅力。节日起源皇姑节的起源与安化郡主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在明朝末年,清军攻占肇庆,永历帝向广西、云南败退。其年仅十六岁的胞妹安化郡主不愿降清,随兄西逃。在途中,安化郡主不幸患病,被安顿在广南城西郊区的革农村(现今的太平寨)治病。后来,永历帝被明朝将领孙可望迎往贵州安龙,而安化郡主在病重之际仍坚持送兄至马蹄井。终因身体不支,她在井旁逝世。村民们在安化郡主病危时前往探望安抚,并根据她的请求,将其安葬于村旁山丘上。自那时起,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寅日,村民们都要到马蹄井旁拜祭郡主,于是产生了“皇姑节”。节日习俗皇姑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在节日当天,广南县城附近的壮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赶往皇姑殒殁地马蹄井接皇姑。队伍到达马蹄井时,将花轿停放于祭台侧边,人们在旁吟唱讲述皇姑传说的壮族民歌。根据当地的传统习俗,迎接“皇姑”仪式必须要等到一只昆虫或是动物自动进入“皇姑轿”内,才表示皇姑正式“下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但一旦有青蛙、蚂蚱或蝴蝶等昆虫进入花轿,人们就停止唱诵,抬着花轿返回皇姑庙。在皇姑庙里,壮家儿女焚香叩拜,将皇姑请去庙里供奉。庙里塑有皇姑安化郡主坐像,左右有侍女塑像。门前的厦柱上挂有木刻楹联和匾额,彰显着对皇姑的崇敬和怀念。接皇姑仪式结束后,各族群众便敲锣打鼓、纵情舞动,壮家的手巾、彝家的弦子、苗家的芦笙、瑶家的铙钹,共同将接皇姑仪式推向高潮。整个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人们用舞蹈表达着对皇姑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皇姑节还包括上皇姑坟、火塘会、歌舞会等内容。皇姑坟为马蹄形墓,墓体四周以青石围砌,立有石碑。每年农历四月头个寅日,人们都要来到皇姑坟前祭拜,缅怀这位传奇女性。火塘会则是壮族群众聚在火塘旁,共同分享食物、唱歌跳舞、讲述故事的活动,它增进了人们的交流和团结。文化价值皇姑节作为广南县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研究西南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和稻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这个节日也是广南壮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总之,广南县的皇姑节是一项充满历史底蕴和民俗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它承载着壮族群众对皇姑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展现了广南壮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不仅表达了对皇姑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也传承和弘扬了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