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将军PPT
李兆麟,男,汉族,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烟台区(今灯塔市),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
李兆麟,男,汉族,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烟台区(今灯塔市),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受东北民众救国会和时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乔木的派遣,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此后,他曾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李兆麟是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李兆麟将军是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年经历李兆麟,原名李超兰,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烟台区(今灯塔市)。他自幼聪明好学,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1929年,他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抗日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受东北民众救国会和时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乔木的派遣,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他深入农村、矿山,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始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为抗日事业奋斗不息。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李兆麟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部队转战于松花江两岸,与日伪军进行了无数次激战,为东北抗联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勇牺牲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李兆麟率领部队进入解放区。然而,在同年3月,他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35岁。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纪念与缅怀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1982年3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市道里公园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碑揭幕仪式。这座纪念碑高13米,碑体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每年清明节和李兆麟将军诞辰日,哈尔滨市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历史评价李兆麟将军是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李兆麟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李兆麟将军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坚定信仰和信念,为抗日事业奋斗不息。他始终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这种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须具备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保持信心,勇往直前。勇于担当和奉献李兆麟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率领部队转战于松花江两岸,与日伪军进行了无数次激战,为东北抗联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勇于担当,不怕牺牲,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这种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须具备的。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团结协作和互助李兆麟将军在抗日战争中,与战友们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日伪军。他善于团结同志,发挥集体的力量,取得了许多胜利。这种团结协作和互助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须具备的。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同时,我们也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学习和进步李兆麟将军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领导能力。这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须具备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总之,李兆麟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定信仰和信念、勇于担当和奉献、团结协作和互助以及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这些精神将激励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前进、不断进步、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