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诗词分享PPT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词背景《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词背景《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怀之作的一首词。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吟咏出了这首令人振奋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们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词赏析首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便进入了一个开阔高远的意境,让人精神一振,倍感大气。天高云淡既是对西北高原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的一种概括,又是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的一种象征。一个“望”字,包含了红军战士对南部根据地的几多怀念,几多深情。一个“断”字,则传达出红军战士对南部根据地的无限忠贞,无比热爱。次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不到长城非好汉”对红军战士来说,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他们完成长征的标志,是他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屈指行程二万”则是红军战士对长征行程的一个总的概括,其中包含着对长征的种种感受,既有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也有对牺牲的同志的沉痛缅怀,同时,还暗含一种对更艰巨、更伟大的革命斗争的展望和期许。后两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由回忆转为现实,使词作连贯紧凑,自然天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今日长缨在手”这一句话中,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手中握着长缨(即革命武装),壮志凌云,决心要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而“何时缚住苍龙”这一句话则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殷切期望和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要消灭一切反动势力,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总结这首词以其高昂的革命激情、磅礴的豪迈气概、铿锵有力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构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它不仅是对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的颂扬。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部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