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纳兰性德PPT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赏析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随从康熙帝诣永...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赏析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夜深千帐灯”描写夜晚军帐中的情景,词人是在行帐中过夜,他看到了无数帐篷中都亮着灯,这些灯光远远望去,像繁星闪烁。这句词既点明了“夜深”,又渲染了一种壮美的意境,并衬托出词人对军旅生涯的深深厌倦和无奈。“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狂吼,于是“聒碎乡心梦不成”,词人反而更加思念温暖的故乡了。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的词人却觉得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地,连做一个思乡的梦都做不成,就更觉凄凉了。“故园无此声”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写故园无风雪聒噪之声,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也暗含了委身侍卫皇帝、轻车简从出巡的凄苦和孤寂。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写得自然天成,语虽淡而情真,景虽美而心苦。全词无一句写思乡,却情真意切,让人感概万千,徘徊不已。词牌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另有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等。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